古巴为什么陷入饥饿,就是古巴有一群什么都不懂的政客,什么都不懂的农业专家,在城市里指手画脚,吃拿卡要,忘记了农民才没有饭吃!
古巴共和国是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。古巴岛的形状酷似一只绿色的鳄鱼,故又称“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”。该国总面积大约为11万平方公里,人口约1147万,首都设在哈瓦那。
1492年哥伦布到达古巴岛之前,这里已有瓜纳哈达贝伊人、西博内人、泰伊诺人等多个土著印第安部落居住,他们的文化尚处于石器时代。1510年,西班牙的征服者抵达古巴,开启了对土著人的屠杀和奴役。1537年,印第安人口仅剩五千余人,西班牙不得不从非洲大量输入黑奴来满足劳动力需求。1539年,古巴设立了西班牙总督府。
1868年,西班牙国内革命的波澜也触动了古巴,岛上爆发了武装起义。1869年,起义军在东部地区建立共和国。1878年,双方签订《桑洪合约》,暂时停战。但西班牙的再次压迫导致1895年2月24日爆发了第二次古巴独立战争。1898年,古巴解放了大部分领土,美国则借机介入,导致西班牙将古巴割让给美国。
美国在1898年以“缅因号”事件为借口,对西班牙宣战,迫使西班牙将古巴割让。1902年,古巴成立共和国,首任总统为艾斯特拉达·帕尔马,但美国并未完全撤军。1903年,美国和古巴签订了互惠条约,并强占关塔那摩海军基地至今。
1933年,巴蒂斯塔在美国的支持下上台,美国资本随后大举涌入古巴。巴蒂斯塔统治期间,古巴经济呈现巨大的不平等,1953年菲德尔·卡斯特罗领导的革命势力起义,1959年成功推翻巴蒂斯塔政府,建立了革命政府。卡斯特罗上台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,国有化美国投资的企业。
1961年4月17日,美国中情局派遣1500名雇佣军试图入侵古巴,但失败,这就是著名的猪湾事件
古巴在苏联的支持下经济迅速发展,但1991年苏联解体后,古巴经济暴露出巨大的问题。美国在1992年和1996年相继实施了《托里切利法》和《赫尔姆斯-伯顿法》,加大了对古巴的经济封锁。
2011年,劳尔·卡斯特罗接任古巴领导人,开始实施经济改革,并逐步缓和了与美国的关系。2015年,古美两国恢复了外交关系,奥巴马总统2016年访问古巴。然而,特朗普上台后,美国对古巴的封锁再次加剧。
古巴经济依赖制糖、镍出口和旅游业,由于工业基础薄弱,严重依赖进口。全球疫情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古巴的经济困难。
1990年代初,古巴农业经历了一次剧烈转型,这一变化源自外部的经济冲击和政治变动。在此之前,古巴的农业主要依赖于化肥、农药及重型农业机械,这些均需依赖国外进口,尤其是来自前苏联的支持。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,古巴失去了其主要的经济支柱,同时美国对古巴的贸易禁运使得情况更加恶化,迫使古巴农业必须快速适应新的经济现实。
在“特殊时期”的背景下,古巴农业系统的转型开始朝向更加可持续与自给自足的方向发展。此时,古巴国内的食品需求迫在眉睫,因此开始大力推广有机农业与城市园艺,以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。农业从高度依赖化学投入的传统模式,转变为依赖本土可持续资源的有机模式。
1980年代末,古巴的农业还处于高度机械化,全国有超过美国的拖拉机密度。2000年,古巴的农业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,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械的数量大幅减少,取而代之的是动物耕作和人力作业。
此外,城市农业在古巴的兴起也是一个标志性的变化。哈瓦那等大城市内部,小型市场和城市农场的数量急剧增加,这些农场和市场大多采用有机耕作方法,不仅供应城市90%的食品需求,也成为促进社区凝聚力和经济独立性的重要因素。
尽管古巴的农业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,但古巴农业的独立性并非没有挑战。2008年的飓风使古巴不得不进口约55%的食品,显示即便在自给自足的努力中,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。肉类、蔬菜和植物油成为最大的进口产品。
此外,政府在农业政策的推动下,大力支持农业教育和研究,尤其是在土壤肥力和病虫害预防方面。国立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涉农专业获得了强有力的政策和财政支持,这为农业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,加速了可持续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。